“私人订制”让弹棉花火了 老式弹棉机传承陷冰点

东山人陈光增目前一个人在生产老式弹棉机。

 温州网讯 温州人走南闯北弹棉花,为人乐道亦被人调侃,近日冯小刚电影《私人订制》让“弹棉花”又火了一把。也许你不知道,其实弹棉机就是瑞安东山人李毓蒙1916年发明的。李毓蒙因发明弹棉机并创办温州最早的机器制造厂,被称为浙南机械工业鼻祖。李毓蒙逝世于1961年,记者听说他还有徒孙在东山生产弹棉机,便在东山上埠村、下埠村、车头村等一路徒步寻访。

  还有徒孙造老式弹棉机

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东山产的老式弹棉机被永嘉、乐清等地很多人带到全国各地弹棉花。但进入21世纪,国内棉被基本上都通过现代化技术和设备生产,老式弹棉机基本上被淘汰,弹棉机的生产者也纷纷改行。

  1月4日下午,记者徒步来到东山上埠村李毓蒙纪念馆,看到了李毓蒙当年发明的弹棉机。记者向东山街道经贸办主任张作新打听,是否还有人在东山生产老式弹棉机。张作新回答,早些年可能还有,但现在是否还有,需要找找看。

  上埠村是曾经的毓蒙联华总厂所在地。记者从上埠村开始一路打听,一直走到东山水闸旁的下埠村,均没有问到。“我的弹棉机是10多年前在瑞安莘塍买的,但我知道生产者不是李毓蒙的徒弟。车头村是李毓蒙的出生地,听说还有一户人家在生产。”下埠村望江东路弹棉作坊老板金晓春说。

  1月5日上午,在问了多户人家后,终于在车头村东山中路找到了弹棉机生产作坊。作坊主人叫陈光增,他既是老板又是唯一的工人。他的作坊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是“个体户”,且没有起名称,因此一些当地人都不知道。

  “我的父亲陈锡安生于1915年,学造弹棉机跟的就是李毓蒙,还在李毓蒙的工厂里做过工。我1951年出生,从小就跟父亲学造弹棉机,可以说是李毓蒙的徒孙。”陈光增说,他曾在莘塍森工机械厂工作,改革开放后和父亲一起造弹棉机卖,父亲去世后,就他一个人造了。

  成“非遗”仍难找传承人

  “老式弹棉机,一个人20来天才能造一台。20年前卖八九百元一台,现在卖6500元一台。”陈光增说,他2013年卖了12台,还有两台预订,目前正在赶工中。目前东山就他一个人在生产这种老式弹棉机,国内也没有几个,因此江西、福建、安徽等地的棉被加工作坊都找他订做或请他去维修。

  12年前,陈光增对李毓蒙发明的弹棉机作了一些改进。比如脚踏作业变成电动作业,木架改成铁架,木轴改成铁轴等等。“我改进的老式弹棉机效率快了三分之一,一小时可以勾细勾松15斤左右的棉花。也就是说,一个人一天至少可以多弹三条棉被。”陈光增感叹,现代化棉被生产企业用的都是大机械,机械价值上百万元,一天能生产上百、上千条被子,“传统机械及工艺与现代化生产流水线不可同日而语了。”

  2009年,弹棉机制作技艺被瑞安市政府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(简称“非遗”)。瑞安文化部门曾多次找陈光增,请他带徒弟继续传承这项技艺。然而,虽然陈光增的作坊里挂着“瑞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”的牌子,但至今没有人来拜师学艺。

  “我想,是不会有人再来学了。”陈光增显得有些遗憾。他的儿子陈宏曾经跟他学过造弹棉机,但这个出生于1971年的儿子早就做了化工染料行业。儿子还劝他不要再造弹棉机,辛苦又赚不了钱。一台弹棉机的纯利润20年前是普通工人月工资的五倍以上,现在则跟普通工人月工资差不多,只有三千元左右。他还向记者演示造弹棉机最难的工序——钉齿条。齿条上有尖利的齿牙,不熟练或一不小心就会被扎到,刚学的人可能要流几次血。记者走时,陈光增戴起老花镜,弓着背,一个人在布满20多样工具的操作台上给铁片划线。

© COPYRIGHT liyumeng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| 苏ICP备07509165号 | E-mail:njjmshome@163.com | QQ:348710533 | Sitemap